首页 >[新闻]商城系统开发

互联网金融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6-01-11     发布者:本地    

近二十年来,互联网无疑是改变人类社会最为深刻的技术。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互联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以大型机、PC为主要接入终端,发展到今天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主要接入终端,可谓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中期,我国网民总数整体呈现爆发式增长,达到6.32亿,互联网的渗透率达到46.9%。其中,手机用户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增长速度,达到5.27亿,与2013年相比增加2699万人。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9.9万亿元,保持21.3%的高速增长。近几年来,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等技术的结合使其具有了更广泛的内涵与外延,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概念此起彼伏。作为承载这些新概念的平台,“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更有席卷全球之势。如今,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各类新兴金融工具开始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2013年6月,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碎片化理财”产品的巨大成功彻底引爆一个熟悉却又崭新的概念一一互联网金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已逐渐渗透到金融领域。1995年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美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网络金融业务的正式诞生。在此后到20年当中,金融与网络结合的商业模式开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逐渐发展,而此时,互联网金融的范畴仅仅包括证券网上业务、期货业务、保险、支付结算业务等。


与国外互联网发展相比,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快。由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较为开放,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资源供给充分,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生存空间较为狭窄。而我国尚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社会信用体系也未完全建立起来,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为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网络融资业务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虽较之西方国家稍晚一些,但历程基本相近,也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发展时段:2005年以前,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萌芽时期。此时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为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帮助金融机构将其业务搬到互联网上,此时的互联网金融并非真正意义到互联网金融。


2005年-2012年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缓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成长起来,互联网金融开始从2005年以前到技术领域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其标志事件是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发放。


2012年后,互联放金融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作为互联网金融典型代表之一的P2P借贷公司持续发展,众筹融资平台逐渐起步。同时主管部门开始陆续批准一批专门网络保险公司,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依托互联网对其业务模式进行互联网化的重组与改造,创新其线上平台,互联网金融进入新到阶段。


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互联网金融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范围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第三方支付市场为例:2013年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16万亿。从2011年5月开始,不到两年的时间,央行一共分六次发放了两百多张牌照,正式将众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纳入监管。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传统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因此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各个方面以及其对传统金融市场带来影响,对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电商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模式 下一篇:二手电商能有效缓解产能过剩

相关新闻